疫情叫啥名:疫情叫啥名字

疫情的科学命名:COVID-19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科学家很快确认这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这一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意为“2019年冠状病毒病”,这一命名遵循了WHO的疾病命名原则,避免使用地域、动物或人群名称,以减少污名化和歧视。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病毒本身命名为“SARS-CoV-2”,以表明它与2003年的SARS病毒(SARS-CoV)在基因上的相似性,尽管科学界对病毒和疾病进行了明确区分,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直接称其为“新冠病毒”或“COVID-19”。


疫情在不同地区的俗称

尽管WHO给出了官方名称,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疫情的称呼仍然存在差异,这些俗称往往反映了社会情绪、政治立场或文化背景。

  1. 中国: 在疫情初期,中国官方媒体多使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而民间则出现了一些非正式称呼,如“武汉肺炎”,由于这一名称带有地域标签,中国政府后来统一采用“COVID-19”或“新冠病毒”的表述。

  2. 美国: 在特朗普执政时期,部分政客和媒体曾使用“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等带有政治色彩的称呼,引发广泛争议,许多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批评这种命名方式助长了针对亚裔的歧视和仇恨犯罪。

    疫情叫啥名:疫情叫啥名字

  3. 其他国家: 在西班牙,人们习惯称其为“coronavirus”(冠状病毒);在日本,早期报道曾使用“武汉肺炎”,但后来改为“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新型冠状病毒);在印度,由于Delta变种的流行,部分民众直接称其为“Delta疫情”。

这些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语言习惯的差异,也体现了疫情如何被政治化、社会化和文化化。


疾病命名的历史与伦理

疾病的命名并非只是科学问题,还涉及伦理和社会影响,历史上,许多传染病因地域或群体而得名,导致长期污名化。

  • 1918年流感 最初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尽管其起源并非西班牙,但这一名称导致西班牙遭受不公正的指责。
  • 艾滋病(AIDS) 在1980年代初期曾被称为“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GRID),加剧了对LGBTQ+群体的歧视。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WHO在2015年发布了《新型人类传染病命名最佳实践》,建议使用中性、科学的名称,而非涉及地理位置、动物或特定人群的标签,COVID-19的命名正是基于这一原则。

疫情叫啥名:疫情叫啥名字


疫情名称对社会的影响

疫情的名称不仅影响公众认知,还可能影响国际关系和防疫合作。

  1. 污名化与歧视
    当疫情被冠以地域名称(如“武汉肺炎”)时,可能导致对该地区人群的排斥,2020年,全球多地出现针对华裔和亚裔的暴力事件,部分原因正是错误命名引发的偏见。

  2. 政治化与舆论战
    一些国家利用疫情名称进行政治操弄,例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坚持使用“中国病毒”,加剧了中美紧张关系,这种命名方式不仅无助于疫情防控,还分散了国际合作的力量。

  3. 公众认知与防疫措施
    科学、统一的命名有助于公众正确理解疫情,如果名称混乱(如同时使用“COVID-19”和“武汉肺炎”),可能导致信息混乱,影响防疫措施的落实。

    疫情叫啥名:疫情叫啥名字


名字背后的责任

疫情叫什么名字?从科学角度,它是COVID-19;从社会角度,它的名称却承载了政治、文化和伦理的复杂因素,一个恰当的命名不仅能促进科学传播,还能减少歧视、推动国际合作,面对新的公共卫生危机,国际社会应更加谨慎地对待疾病命名,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疫情终将过去,但它的名字和影响将长久留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我们应当以科学、公正和同理心对待这场危机,而非让名称成为分裂的武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