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的家教故事简短/疫情期间我的家教故事简短一点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学校停课、小区封闭,原本规律的生活被按下暂停键,作为一名家教老师,我也在这场疫情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成长,这段特殊的家教经历,不仅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也让我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联结。

从线下到线上:教学方式的转变

疫情初期,我负责辅导一名初三学生小林的数学,原本每周两次的线下课程被迫转为线上,起初,我对这种转变充满担忧:隔着屏幕,如何确保学生的专注力?如何及时捕捉他的困惑?

第一次网课时,网络卡顿、声音延迟,小林显得心不在焉,课后,我意识到必须调整方法,我尝试用更生动的语言讲解知识点,穿插一些趣味数学题,甚至用平板电脑的手写功能模拟板书,渐渐地,小林适应了这种模式,甚至主动在课后发消息问我问题。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是否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

疫情期间我的家教故事简短/疫情期间我的家教故事简短一点

不只是学业:心理陪伴同样重要

疫情期间,许多学生因长期居家产生焦虑情绪,小林也不例外,有一次上课时,他突然说:“老师,我觉得中考可能要取消了,我学不下去了。”他的语气里带着迷茫和沮丧。

我没有立刻讲题,而是和他聊了半小时,我告诉他,焦虑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今天能做什么”上,我帮他制定了每天的小目标,攻克一道压轴题”或“整理错题本”,我也鼓励他每天运动半小时,缓解压力。

几周后,小林的状态明显好转,他的妈妈特意发消息感谢我:“孩子说,每次和您上课后,心里都会踏实很多。”这句话让我深感欣慰——家教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特殊时期给予学生精神支持。

家长的信任:合作的力量

疫情期间,家长的角色愈发重要,小林的妈妈是一名护士,经常加班,但她依然坚持每晚检查孩子的作业,有一次,她忧心忡忡地问我:“孩子最近总说自己不如别人,我该怎么帮他?”

疫情期间我的家教故事简短/疫情期间我的家教故事简短一点

我和她分享了“成长型思维”的理念,建议她多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结果,不说“你这次考得真好”,而是说“我看到你最近每天多做了两道题,这种坚持很棒”,小林妈妈采纳了我的建议,逐渐地,孩子的自信心有了提升。

这段合作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默契配合,尤其是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双方的理解与信任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多安全感。

收获与反思:教育是双向成长

回顾这段家教经历,我收获的远不止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学会了更灵活地应对突发状况,更细腻地感知学生的情绪,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二字的重量。

疫情终会过去,但这段时光留给我的思考却长久留存: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真正的教育总能穿透时空的限制,在困境中点亮希望的火光。

疫情期间我的家教故事简短/疫情期间我的家教故事简短一点

小林已顺利考入理想的高中,偶尔他还会发消息问我数学题,而每次解答时,我总会想起那段特殊的日子——我们隔着屏幕共同努力的点点滴滴,或许,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一起寻找确定的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