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避疫的日子,一段特殊家教生活的十二个片段

2020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缓,街道上少了往日的喧嚣,窗外的樱花独自绽放又悄然凋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轨迹,包括我这个做了十年家教的大学生,当学校宣布转为线上教学,我的家教工作也随之转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线上家教,最初,我以为这不过是换了一种授课方式,却未曾想到,这段特殊的家教经历会成为我教学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由十二个平凡却闪光的片段组成。

第一次视频上课时,我和学生小李都显得手忙脚乱,网络延迟让我们的对话像在演一出滑稽剧,我说完三秒后他才能听到,而他回答时我又已经开始说下一句,屏幕那头的小李抓耳挠腮,我在这边急得额头冒汗,终于,我们摸索出了"我说完举左手,你回答举右手"的土办法,那天课程结束时,小李妈妈发来消息:"老师,孩子说今天的课特别好玩,他从来没这么认真听过课。"我望着窗外的夕阳,突然意识到,教育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学习的本质从未改变。

线上教学最大的挑战是难以把握学生的真实状态,小张是个聪明的孩子,但自制力差,我很快发现他经常一边上课一边偷偷玩游戏,我没有直接揭穿,而是设计了一套"游戏化"的教学方案——把数学题变成游戏关卡,背单词变成积分赛,渐渐地,他主动关掉了游戏界面,甚至在下课后还要求"再闯一关",这让我明白,教育不是对抗,而是引导;不是禁止,而是转化。

居家避疫的日子,一段特殊家教生活的十二个片段

最令我难忘的是给湖北学生小林的线上辅导,他父亲是医生,正在抗疫一线奋战,每次上课,小林都坐得笔直,眼神坚定,有次讲到"责任"这个作文题目时,他写道:"爸爸说他的责任是守护生命,我的责任是好好学习。"屏幕这头的我瞬间泪目,疫情让这个十二岁的孩子一夜长大,而我有幸见证了这个过程。

线上教学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屏幕,我走进了学生们的家——看到了小王书桌上整齐排列的机器人模型,听到了小赵家阳台上鸟儿的啼叫,闻到了小陈妈妈每次课前准时端来的水果香气,这些细节让我更了解我的学生,也让教学变得更有人情味,小周曾在课后悄悄告诉我:"老师,其实我更喜欢现在这样,因为你在视频里比在学校时笑得更多。"

技术问题曾让我崩溃过无数次,有天晚上暴雨导致小区断电,我举着手机开热点,借着最后5%的电量坚持上完了课,课后家长发来消息:"老师,今天孩子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坚持。"这样的时刻让我懂得,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品质的示范。

居家避疫的日子,一段特殊家教生活的十二个片段

疫情最严重时,我给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免费辅导,小吴的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每次上课,老奶奶都会颤巍巍地给我端来一杯茶放在镜头前,虽然我喝不到,但那份温暖直抵心底,小吴的成绩从及格边缘提升到了班级前列,他爸爸在微信里写道:"感谢您在特殊时期给了孩子特殊的教育。"

这段家教生活也改变了我自己,我学会了更有耐心,因为网络卡顿时发脾气毫无意义;我变得更加灵活,随时准备调整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学生的关爱。

随着疫情逐渐平稳,我的家教工作也恢复了线下,但那段特殊时期的十二个教学片段,如同十二颗珍珠,永远闪耀在我的记忆里,它们教会我,教育从不受限于形式,只要有心,方寸屏幕也能传递无限温暖;只要用心,非常时期也能创造非凡价值,这段疫情期间的家教生活,最终成为了我教师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居家避疫的日子,一段特殊家教生活的十二个片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