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的教师,坚守与担当的教育之光


在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教育领域尤为特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疫情防控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们不仅是课堂上的教育者,更是疫情防控的践行者、学生心理的疏导者,甚至是技术应用的先行者,这场疫情考验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彰显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教师: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疫情初期,学校成为防控的重点场所,教师们迅速响应政策,从日常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到教室通风消毒、防疫知识宣传,事无巨细地落实每一项防控措施,许多教师自愿加入校园防疫志愿队,牺牲休息时间参与值班值守,确保校园安全。

某小学的张老师每天提前一小时到校,在校门口为学生测量体温;中学班主任李老师则通过班级群每日统计学生及家人的健康信息,及时上报异常情况,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

疫情防控下的教师,坚守与担当的教育之光


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教学模式的创新者

疫情反复导致学校频繁切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教师群体迅速适应变化,从“黑板粉笔”转型为“屏幕主播”,他们学习直播软件、录制微课、设计互动环节,甚至自费购置设备提升授课效果。

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王老师分享道:“最初连麦克风都不会调试,现在能熟练使用多个平台,还会用动画辅助讲解古诗。”这种快速学习能力背后,是对学生学业的高度负责,教师们还需关注线上教学的公平性,例如为偏远地区学生邮寄学习资料,或单独辅导网络条件差的学生。


心理疏导:守护学生的“心灵绿洲”

长期居家隔离和社交缺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冲击,教师们主动承担起心理辅导的责任,通过电话家访、主题班会等方式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疫情防控下的教师,坚守与担当的教育之光

某初中班主任陈老师发现一名学生因父母抗疫长期独自在家,成绩大幅下滑,她每天抽空与学生视频聊天,并协调科任老师针对性补课,最终帮助孩子重拾信心,这种“亦师亦友”的角色,展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社会责任:超越课堂的奉献

许多教师走出校园,投身更广泛的疫情防控,高校医学专业教师支援核酸检测;艺术教师创作抗疫宣传作品;农村教师参与社区排查……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



疫情防控中的教师,如同暗夜中的星光,以专业和温情照亮了教育的未来,他们用坚守诠释职责,用创新突破困境,用爱心传递力量,后疫情时代,社会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理解与支持,因为他们的付出不仅关乎知识传授,更关乎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希望。

疫情防控下的教师,坚守与担当的教育之光

(全文共计约85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