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故事征文家长评语/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故事征文家长
2020年初春,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堵无形的墙,将我们一家三口围困在七十平米的公寓里,起初,我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居家办公,却没想到这场"禁闭"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作为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母亲,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如此深入地介入孩子的日常学习,更没想到这段特殊的家庭教育经历,会成为我们母子共同成长的重要一课。
记得网课开始的第一天,我特意请了半天假,想帮儿子小宇调试设备,钉钉、腾讯会议、班级微信群,各种平台让我眼花缭乱,更令我惊讶的是,小宇对这些操作比我熟悉得多。"妈妈,这个我来弄。"他熟练地登录账号,调整摄像头角度,甚至还能解决简单的网络卡顿问题,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数字原住民的世界里,家长不再是无所不能的权威,疫情迫使我们放慢脚步,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小生命。
随着居家学习时间延长,问题逐渐浮现,小宇开始坐不住,作业拖到晚上十点还写不完,一次数学作业,我发现他居然偷偷用手机查答案,愤怒之余,我意识到简单说教无济于事,那天晚饭后,我放下手机,和小宇进行了一次长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坦言:"网课太无聊了,老师讲的我都懂,但作业又多又重复。"原来,他需要的不是监督,而是理解与引导,我们共同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上午专心上网课,下午完成基础作业后,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编程或科学实验视频学习,这种"半结构化"的安排,既保证了学习效果,又尊重了他的兴趣和节奏。
疫情也意外地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亲子互动时光,不能外出运动,我们就在客厅打羽毛球;不能去电影院,周五晚上就变成家庭影院时间,记得有一次科学课要求观察植物生长,我们突发奇想,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做了个小型水培系统,每天记录豆芽的变化成了我们最期待的时刻,小宇不仅认真写下观察日记,还主动查阅资料解释生长原理,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比任何教科书都更生动深刻。
作为家长,我也在这段特殊时期完成了自我成长,面对孩子学习中的挫折,我不再焦虑地催促,而是学会倾听;看到他解决问题时的创意,我不吝啬赞美;当他情绪低落时,我尝试用游戏化解压力,疫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家庭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那些比成绩更重要的沟通、信任与情感联结。
如今回想这段特殊时光,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应对危机的经验,更是一份珍贵的亲子关系存款,当生活回归常态,我依然保持着每天与孩子独处交谈的习惯,依然鼓励他自主学习、探索兴趣,这场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实验证明,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好奇心;不是严格管控,而是共同成长,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给予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或许正是这种适应变化、终身学习的能力。
发表评论